找到相关内容2153篇,用时3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昭慧法师: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

    有情在生理、心理与心灵层面的实际需要,而提出让生命“”的种种方法——或浅 或深的“灭”之道。   依“缘起”法则而流转世间的有情,不但有感知能力,而且本能地以自我为... ”的大乘精神。然而效益主义还是必须面对以下五点质疑: ...

    昭 慧 (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73287.html
  • 衍空法师:佛法、生命与教育 ——“缘起的生命教育”与“生命定向”增进计划

    释迦牟尼佛的教导,而佛陀说法的目的是令众生,与及鼓励佛弟子发心帮助 其众生,令皆能,而佛陀教导的核心,就是缘起法。所谓缘起法就是:一切事物的 出现,都是凭借因和缘的和合而... 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,理应常把心关怀。 莫沉迷,莫放逸,执迷自被烦恼缚,斗争仇恨随之来。 知世,求出,决心去把无明断, 举手投足需照顾,动念起心要分明。...

    衍 空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0573295.html
  • 净宗法师问答录

    等人为亡灵作佛事才肯救度他们,而是要假借阳上眷属为之念佛回向的因缘,才能救得了他们。亡灵乘念佛回向功德力,,超生净土,全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作用。    问:超度亡灵功效大小,有什么...发展的既得利益者,劝他们厌离娑婆,岂不是不合逻辑?是不是阿弥陀佛偏重于社会底层的人?   答:合乎逻辑。因为人生无常,人生是!   猪贪草食之,遂遭杀戳之;   人贪五欲之,而招轮回之报。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2073382.html
  •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

    或体弱多病,或饥寒交迫等障道因缘。如果想免除这些障碍,只要兼修药师法门,即可得到消灾免难,的利益。并且法师还特别强调,对《药师经》:   应生无垢浊心,无怒害心,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...,经微尘劫,备尝众,欢喜忍受,终无厌悔;令彼众生先成佛道。[25]  法师认为,菩萨戒虽然也不容易,但总比沙弥、比丘戒简便,只要求受者有真诚之心,具足菩萨种性并且能发起菩提心,在佛像前自誓受亦成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373475.html
  • 略论太武帝灭佛

    黄老方术的外衣,就很容易视佛教为荒诞、迷信。太武帝的灭佛诏书上就是这样指责佛教的。  佛教创立的目的本是化世导俗,使人们的。可后来受玄学清谈风潮消极隐遁的影响,佛教徒也开始以独住深山老林为时尚...。真是皇冠龙袍、荣华富贵顷刻丧落,下场凄惨,多乐少。人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朝不保夕的恐慌,时刻怀着对人生苦难的悲叹,对生死离别的忧虑。对人生慰藉的寻觅,对生活幸福的追求,成为当时生活的基调。佛教“人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773530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

    烦恼,才能彻底,超出尘世。第四章“大菩提论”,认为仅仅追求一己之解脱属于小乘偏执,应当发菩提心,行大士行,同体大悲,不舍众生,成就清净法身,才是人生的最后旨趣。王氏之糅合佛儒,以佛法为体,以儒学...谓阿赖耶识生灭相续,飘溺有情,那么阿赖耶识和有情是一是二?是一则不当云阿赖耶识飘溺有情;是二则阿赖耶识非常有情当常,无常飘溺有常,令不出,此与数论自性神我之说有何分别?(三)世间生灭法,仗因托缘而生起,因谓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173556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佛教,即  代表三乘之正觉世间。由三乘圣者之正觉世间,善权方便教  化救度此人等五趣之一切有情世间故,或人等五趣有情世间  ,皆依此三乘圣者之正觉世间,而,故名曰人间  佛教。  复次,人间...懈惰不已,  其家财业,日日损减﹗」  夫人生之,谁不欲﹖然其结果,往往反,其  故何耶﹖盖其行为不外此六种事耳。从此六种损财害命之行  为观之,酒筵也,赌博也,浪漫放荡也,妓乐歌舞也,恶友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《大乘起信论讲记》为主

    著述,可以让我们知道佛陀释迦世尊所留的遗教,主要是给人间用来的观念及方法。可是他的读者们,几乎都被他渊博的佛学知识及缜密的思辨智慧所吸引,很少能注意到印老弘法的根本目的何在?因此到了1989年...烦恼,若能转不觉而成大觉,无明的生灭相便成为如来随缘摄化的三业大用。所以《起信论》的造论因缘,就是「为令众生一切究竟。」离杂染的烦恼,而佛的根本智及自然业智(后智)。   印老告诉我们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74101.html
  • 学佛旨趣(下)

    其他生命苦乐的同情共感,亦即人类所具足的“梵行胜”,考量在内。    至于佛弟子的职责,正好就是要广令社会人士知道布施功德及一切业果报原理,希望人们因为知见正确,而能逐渐调整心念与言行,好能,并...例如:“杀生”者可能短命,那你就会遭受到“爱别离”;或是他可能多病,那你做为他的眷属,总要服侍汤药,牵挂病情。而他的杀业若已养成顽固的残暴习性,你可能还忍受他粗暴鄙劣的性情。当你受施不以清净心时,“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774740.html
  • 俗化的慧命与佛化的生命——仓央嘉措不凡的生平与隽永的“情诗”抒怀

    诸行中遁入寂静的境界。此“默然寂静”,本为佛陀之领悟并一再开示的“”的境界,也是“释迦牟尼”佛名的本意。仓央嘉措以众生最喜闻乐见的情诗做平台,宣示佛法的奥义,并宣说如此流畅、自然,富有艺术的...家看到宫闱秘事。”同样,在这首仓央嘉措的情诗中,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?也许,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位风流少年,半夜偷偷遁出布达拉宫的边门,前往位于八廓街的藏式酒家中,与其心怡的情人幽会;本想做悄然无声,却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174923.html